
紀念章“讓愛傳遞”、登山杖“與愛同行”、寄存柜“將愛寄存”、充電寶“為愛續航”、捐贈箱“化愛于行”……12月4日,千余名游客在恩施大峽谷景區觀賞風景,體驗慈善涓涓之愛。
“舉手投足”間,他們捐出了336元
低溫、濃霧、淅淅瀝瀝的冬雨……當日上午8時30分許,重慶的盧先生和朋友向先生慕名到恩施大峽谷游玩。
“從這里到七星寨有多遠?”離開景區2號停車場,他們走向入口愛心登山杖處,向恩施市慈善總會工作人員李少平詢問。
“要走4公里、4000多個臺階。”李少平熱情地介紹著,“全程步行約需6小時,用愛心登山杖助力,前3小時免費,其后每半小時付1元。”
盧先生欣然領取一根登山杖,笑著說:“一趟走下來,既可以幫助自己,又可以幫助到別人。”
在雨中,他和朋友一路在愛心登山杖的助力下,拾級而上。11時30分,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七星寨觀景臺再次見到了盧先生。
“剛3個小時,多虧了有這個登山杖!”他右手揚了揚手中的登山杖,左手做了個“V”形。
“今天,像盧先生一樣在愛心登山杖助力下爬山的游客有56位。他們都完成了1萬級臺階,很了不起!”恩施大峽谷慈善工作站站長楊金玉介紹,在“舉手投足”間,他們捐出了336元。
去年4月,恩施市慈善總會出資14000元購買了500根愛心登山杖,投入景區進出口供游客取用。“據統計,我們為游客免費超過10萬小時,3.3萬名游客獲得愛心登山杖助力,他們在享受愛心的同時也奉獻了20萬元。”恩施市慈善總會會長金德鈞表示。
從登山杖到善心亭
“為探索可持續發展慈善項目,我們經過調研,謀劃實施‘慈善景區’,成立了首個景區慈善工作站,愛心登山杖就是慈善造血的試金石。”金德鈞說。
去年4月,在考察中,金德鈞跟游客一樣,拄著登山杖來到七星寨。他發現觀景臺有一處簡陋的房子,里面堆放著清潔工具和雜物。
“能不能在這里建個慈善文化項目?讓游客到這里既看風景,又享受慈善服務,接受慈善文化浸染?”他跟景區負責人攀談起來。
“游客到這里,很想坐下休息一下”“經常有游客四處找手機充電的地方”“孩子小磕小碰,家長詢問我找藥品……”來自景區一線人員的話語,讓金德鈞茅塞頓開。
“我們出資來建設一個善心亭,把大眾慈善擴面,既滿足游客需求,又能幫助到更多的人。”雙方達成共識:除了登山杖、自助寄存柜,還添加了紀念章、充電寶、捐贈箱、小藥箱等。
12月4日正午,記者在現場看到,善心亭緊貼山壁而建,當地書法家題寫的牌匾增添了文化氣韻。
“10元公益?這個好啊!”江蘇游客吳婆婆自助買到了3個紀念章,“一個孫子一個,既有紀念意義,又做了善事!”
“大眾慈善”走向游客大眾
“歡迎來到景區慈善工作站!”來自四川省都江堰市的19名游客,被熱情地迎入這里休息。志愿者給每位客人送上一瓶慈善愛心水。
一位拄著愛心登山杖的女士感動不已:“2008年大地震時,湖北人民幫了我們,今天到大峽谷又感受了湖北慈善的溫暖。”
他們一路攀登峽谷賞景,一路感受暖心慈善:手機沒電了,他們可以在游客自助購票通道和善心亭充電續航;渴了,6處愛心超市能買愛心水;在2號停車場、“愛心驛站”、自助購票通道方便地用上登山杖。
據景區統計,4日當天領用愛心登山杖的游客56人、購買紀念章15人、購買愛心水26瓶、愛心充電16次、使用愛心存物柜14次、獲得愛心款860元。
大峽谷景區介紹,一年多來,10萬名游客捐贈的款項累計50萬元。一部分注入景區新設立的慈善基金,用于景區游客的應急救援;另一部分注入恩施市慈善總會,用于公益救助。
“感謝素不相識的愛心人士的傾情捐贈,大病救助款解了我家的燃眉之急。”恩施市居民譚先生動情地說。去年以來,他的愛人向女士因患大病,多次獲得該市的慈善救助。目前,恩施市慈善總會已用游客捐贈款項開展慈善救助5人次,支出61160元。